基本信息
分子式 | C26H33N5O3 |
分子量 | 463.57 |
存储条件 | Freezer -20℃ |
产品描述
AZD4547是一种新型选择性的FGFR抑制剂,靶向作用于FGFR1/2/3,在无细胞试验中IC50为0.2 nM/2.5 nM/1.8 nM,对FGFR4, VEGFR2(KDR)具有微弱的作用活性,对IGFR, CDK2和p38几乎没有作用活性。Phase 2/3。
靶点(IC50 & Targe)
FGFR1,0.9 nM (cell free)
FGFR2,2.5 nM (cell free)
FGFR3,1.8 nM (cell free)
FGFR4,165nM
VEGFR2 (KDR),24nM
KDR,24 nM (cell free)
体外研究
与 FGFR1-3相比, AZD4547作用于FGFR4,活性微弱,IC50为165 nM。AZD4547 只抑制重组 VEGFR2 (KDR) 激酶活性, IC50为 24 nM,在体外选择性作用于一组多种代表性的人类激酶。0.1 μM AZD4547 作用于一系列重组激酶,包括 ALK, CHK1, EGFR, MAPK1, MEK1, p70S6K, PDGFR, PKB, Src, Tie2,和 PI3K,没有作用活性。相应地,在细胞磷酸化实验中,可观察到AZD4547 作用于FGFR1-3的选择性比作用于 FGFR4, IGFR, 和 KDR高。AZD4547在体外,只有作用于表达去调控FGFRs 如KG1a, Sum52-PE,和KMS11的肿瘤细胞,具有有效抗增殖活性,IC50 为18-281 nM,而对MCF7 及100 种以上其他肿瘤细胞无活性。AZD4547 处理人类肿瘤细胞,有效抑制FGFR 和 MAPK 磷酸化,这种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AZD4547 也有效抑制FRS2 和 PLCγ磷酸化,及下游FGFR信号。另外, AZD4547作用于乳腺细胞系,MCF7和Sum52-PE 而不是KG1a和 KMS11细胞,影响AKT磷酸化。AZD4547处理Sum52-PE 和 KMS11细胞,显著诱导凋亡,作用于KG1a细胞,显著提高细胞周期在G1期停滞而不是凋亡, 而作用于MCF7细胞,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都没有作用效果。[1]
体内研究
AZD4547按3 mg/kg剂量口服处理携带KMS11肿瘤的小鼠,每天两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抑制53%肿瘤生长,AZD4547 按 12.5 mg/kg剂量每天处理一次,或按 6.25 mg/kg剂量每天处理两次,则完全抑制肿瘤,这与p-FGFR3的药效学调节剂量正相关,且降低 KMS11肿瘤细胞增殖。而且, AZD4547按 12.5 mg/kg剂量口服处理给药FGFR1融合KG1a 移植瘤模型,每天一次,抑制65% 肿瘤生长。在有效剂量水平,AZD4547不表现出抗血管生成的效果。AZD4547 对血压没有显著作用效果,因此在体内缺乏 抗-KDR 活性。相应地, AZD4547按6.25 mg/kg剂量口服处理对Cediranib敏感的移植瘤模型,包括 Calu-6, HCT-15 和 LoVo,每天两次,没有作用活性。[1]
激酶实验
AZD4547 激酶活性:
使用浓度等于或低于相对Km 的ATP,测定AZD4547抑制 FGFR1-3的人类重组激酶活性的效果。
细胞实验
Cell lines: KG1a, Sum52-PE, KMS11, 和MCF7
Concentrations: 溶于DMSO,终浓度为 ~1 μM
Incubation Time: 72 小时
Method: 使用多种浓度AZD4547处理细胞72小时。通过 MTS 增殖实验获得抗增殖的IC50值。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中,细胞与70%乙醇混合,然后与碘化丙啶/RNase A标记溶液温育。使用 FACSCalibur 仪器和CellQuest分析软件测定细胞周期谱。为了分析凋亡,轻轻收集细胞和培养基,离心,然后冲洗细胞颗粒。细胞进行Annexin膜联蛋白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染色和碘化丙啶吸收。使用FACSCalibur仪器测定 膜联蛋白 V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使用CellQuest分析软件进行象限分类。
(Only for Reference)
动物实验
Animal Models: 皮下注射LoVo, HCT-15, Calu-6, KMS11 或 KG1a的雌性Swiss衍生裸鼠和SCID小鼠
Formulation: 在去离子水的 1% (v/v)Tween-80溶液中配制
Dosages: 1.5-50 mg/kg
Administration: 口服饲喂,每天一次或两次
(Only for Reference)
参考文献
[1] Gavine PR, et al. Cancer Res, 2012, 72(8), 2045-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