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品牌 > 百灵威科技 >

PIK-75

品牌
J&K
CAS
372196-77-5
货号
1349110
规格纯度
99%, 一种 DNA-PK 和 PI3K 抑制剂
参考价格
486 *本价格含增值税费
促销
数量
-+
产品介绍:

基本信息

分子式C16H15BrClN5O4S
分子量488.74
存储条件Freezer -20℃

产品描述

PIK-75 HCl是一种p110α抑制剂,IC50为5.8 nM (比作用于p110β效果强200倍),在Ser773处功能特异性突变,也有效抑制DNA-PK,无细胞试验中IC50为2 nM。

靶点(IC50 & Targe)

DNA-PK,2nM

p110α,5.8nM

p110β,1.3μM

p110γ,76nM

p110δ,0.51μM

体外研究

与纯化的p110α结合, PIK-75是非竞争性抑制剂,Ki 为 36 nM。[1]PIK-75也有效抑制DNA-PK,IC50为2 nM。[2] PIK-75 (1 μM) 通过显著降低无刺激的非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哮喘 ASM细胞 , 和肺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活性,降低细胞寿命。PIK75作用于 TGFβ刺激的ASM 细胞, 只降低哮喘细胞中的线粒体活性,而对非哮喘细胞没有作用效果。[3] 最新研究显示PIK-75 (10 nM)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ASM),抑制TNF-α诱导的 CD38 mRNA表达,且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ADP-核糖环化酶活性。[4]

体内研究

PIK-75 作用于ErbB3WT 肿瘤模型,降低HRGβ1趋化反应,且降低 40% pAkt 水平。此外, PIK-75作用于 ErbB3WT原发性肿瘤,显著降低肿瘤细胞运动,和入侵。[5] PIK-75 作用于CD1雄鼠,导致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和糖耐量试验(GTT)严重损伤,且在丙酮酸糖耐量试验(PTT)期间糖产量提高。[6]

激酶实验

抑制实验:

PI3K抑制剂PIK-75溶于10 mM DMSO,然后储存于−20oC。在50 μL 20 mM HEPES, pH 7.5, 和5 mM MgCl2,180 μM 磷脂酰肌醇的混合物中测定PI3K酶活性,加入100 μM ATP (含2.5 μCi γ-32PATP)开始反应。在室温下温育30分钟,通过加入 50 μL of 1 M HCl终止酶反应。使用100 μL氯仿/甲醇[1:1 (v/v)] 和250 μL 2 M KCl 抽提磷脂,然后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抑制剂在 20% (v/v) DMSO中稀释,然后获得浓度对酶活性抑制曲线,使用Prism version 5.00 用于Windows系统分析,计算 IC50曲线。动力学分析中,使用荧光实验测定 ATP 消耗。在 50 μL 20 mM HEPES, pH 7.5, 和 5 mM MgCl2,PI 及不同浓度ATP中,测定PI3K酶活性。在室温下温育60分钟后,加入50 μL Kinase-Glo终止反应,然后再温育15分钟。使用Fluostar 酶标仪测定光值。使用Prism分析结果。

细胞实验

Cell lines: A2780, A2780/cp70, 2780AD, HCT116, HT29, WIL, CALU-3, MCF7, PC3 和 HS852

Concentrations: 0 到10 μM

Incubation Time: 48 小时

Method: TGFβ刺激后,通过MTT实验测定线粒体活性。收集冲洗的细胞再悬浮在 DMEM-l0% FCS 中,等分(500 μL) 装到24孔板中,然后连续稀释 (1:2) 。细胞稀释后,每孔立即加入 100 μL 合适浓度MTT(溶于PBS,通过0.2 μm 过滤器过滤,用于移动任何蓝色甲臜产品),然后在37oC下温育3.5小时。通过在每孔0.01 M HCl 中加入500 μL 10% SDS ,产生的甲臜溶液在37oC 下再过夜(16小时)溶解。重复孔中的样本(150 μL)转移到96 孔板上,使用分光光度计自动测定作用于空白试剂(无细胞)的光密度。在实验波长为570 nm 处,参考波长为 690 nm处测定吸光值。测定每组原代培养细胞,取3到6个孔的平均值,数据表示为570 到690 nm处吸光值。

(Only for Reference)

动物实验

Animal Models: 右四乳腺脂肪垫注射MTLn3细胞的雌性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CR小鼠

Formulation: PIK-75 PIK-75 溶于DMSO,然后在PBS中稀释

Dosages: ≤1 μM

Administration: 腹腔注射

(Only for Reference)

参考文献

[1] Zheng Z, et al. Mol Pharmacol. 2011, 80(4), 657-664.

[2] WO/2003/072557, 09/04/2003

[3] Moir LM, et al. J Pharmacol Exp Ther. 2011, 337(2), 557-566.

[4] Jude JA, et al.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12. doi:10.1165/rcmb.2012-0025OC.

[5] Smirnova T, et al. Oncogene. 2012, 31(6), 706-715.

[6] Smith GC, et al. Biochem J. 2012, 442(1), 161-169.

百灵威科技

推荐产品
| 首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25 粤ICP备08119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