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铬盐产业总的生产能力(折合红矾钠)已超过25万吨/年,实际产量已超过22万吨/年(包括未列入中国铬盐情报站统计的铬盐厂的产量)。影响今后中国铬盐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铬盐厂生产装置的改、扩建和新建。 中国铬盐行业的部分生产厂仍然采取低水平重复建设即现行有钙焙烧工艺技术或其翻版技术,对其生产装置进行较大规模的改、扩、建,致使生产能力和产量均翻了一番,明显超过了国内需求,导致价格急剧下滑,产品出厂价几乎降低了一半。幸亏进口铬矿价格也有所下降,一些铬盐厂采取燃料油改煤等降耗增产措施,使其仍可微利经营。较大型铬盐厂的扩建已经停止,但有钙焙烧低水平重复建设仍在部分小厂进行。 已建和在建的低水平有钙焙烧装置增大了铬盐技术改造和提高国际竟争力的难度。技术进步,特别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必将影响中国铬盐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与甘肃省民乐县化工厂开发的首套万吨级无钙焙烧工业化工艺技术已在甘肃民乐县化工厂试验成功,并已转入正常的试生产。 国际最大的铬盐生产商“英国海名斯铬化学品公司”正在加紧与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联系,拟在中国合作建设以无钙焙烧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高环保效益新厂。中国科学院过程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液相氧化法工艺技术也已在河南振兴化工集团公司投入工业化试生产。新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成功,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铬盐产业的技术水平、经济与环境效益。这些成套技术已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和部分铬盐厂的兴趣。 这些因素均可能引发新的竞争,必将加速中国铬盐产业的生产格局的调整,甚至导致那些水平低下、污染严重又难以根本扭转的铬盐厂被淘汰出局。 第二,国家环保法规推行力度的加强,势必影响某些铬盐厂生存。 2003年6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含铬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通知》要求,到2004年底前要实现当年产生的含铬废物当年处置。对历年遗留的含铬废物要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置,确保遗留的含铬废物逐年减少。环境敏感区内现有的铬化合物生产企业,应逐步迁出环境敏感地区。 国务院2002年1月30日颁发的第369号令《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以填埋方式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废物的收费标准为1000元/吨。目前中国大多数铬盐厂的铬渣堆放场未能完全符合“无渗漏、无扬散、无流失”的要求,此项收费标准一旦实施,有钙焙烧的铬盐厂每吨红矾钠所出2吨新渣将面临2000元的排污费,将使其生产成本增加40%以上,从而完全丧失生存力。 规定和政策的实施,老的铬盐厂为处置新渣和历年遗留老渣的费用将大幅度增加,从而削弱其竞争力。而处于环境敏感区,如水源( 包括河流)附近的铬盐厂将面临停产搬迁的境地。 第三,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和国外限制性政策影响,铬盐出口形势严峻。 2000年以来,由于国内铬盐产量大幅度增加和价格急剧下跌,促进了铬盐出口。目前,中国铬酸酐的年出口量1万余吨,氧化铬的直接、间接(制成金属铬)出口约1.5万吨,两者合计折合红矾钠5万吨。故出口形势的好坏对整个铬盐生产有重大影响。 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改革政策,逐渐减少退税品种和退税税率,有些商品,如生产过程存在污染环境的品种将有可能取消退税。 美国国家环保署2002年2月发布公告:自2003年12月31日起,限制砷基木材防腐剂(主要是铬砷酸铜CCA)在美国的应用。限制范围包括处理住宅用木材,建筑面板、野餐桌、运动场装备的木材。但CCA用于工业用途如电杆、枕木、船舶建筑物、公路建筑物等等将不受影响。由于CCA优良的防腐性能,已成为美国和欧洲应用最多的木材防腐剂,1999年美国消费了71700吨,欧洲消费62500吨,美国铬酸酐的70%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约占红矾钠总产量的一半)。英国海名斯铬化学品公司2002年初曾估计,美国对含砷木材防腐剂应用面的限制可能导致全球和美国铬化合物需求量分别下降5%和30%,此估计未免悲观。 根据美国化学产品市场报导(ChemicalMarketReporter)2003年6 月30日的文章估计,在未来4年美国红矾钠需求量仍将以0.5%速度增长。尽管如此,此速度已较3年前的预期值下调了0.9个百分点。 中国出口的铬酸酐有一部分用于制CCA,故美国环保署的上述公告可能间接影响中国铬酸酐的出口量。中国大约有1万吨氧化铬作为冶金原料或制成金属铬后出口。但国际铬业发展协会资料表明:由于航天工业和能源工业的不景气,多年来金属铬消费量一直呈下降势头,2002年较2001年又减少10%,从最高年份的3.3万吨降到2002年的1.95万吨。2003年交易量不会增加,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航天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金属铬产量及其对氧化铬消费量难以增长,故冶金用氧化铬的市场严峻。中国铬盐厂不宜盲目大幅度增加冶金氧化铬的生产能力。 第四,东欧及俄罗斯的铬盐产品竞争力加强。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和国际铬业发展协会最近的研究报告,均提到东欧及前苏联铬廉价铬化合物对欧美市场的影响。东欧及前苏联的铬化合物生产曾相当发达,后因制度变化,铬盐生产大大减产,有的铬盐厂停产多年。 随着东欧及俄罗斯经济的恢复,特别是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铬化合物也得以恢复并以低廉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虽只有三家铬盐厂,但其总生产能力30万吨/年超过中国,且连续化、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中国,多种产品的质量好(如无水红矾钠)而消耗低,又有自产铬矿,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竟争力不低于 中国。西欧红矾钠、铬酸酐、重铬酸钾、硫酸铬、氧化铬及氢氧化铬等几乎所有铬化合物大部分均来自东欧及俄罗斯。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一直向中国出口无水红矾钠,只是数量较前苏联有所减少,今后亦有可能增强向中国的出口势头,成为中国铬盐出口的强有力竞争者。 金属铬的竞争亦如此,国际铬业发展协会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金属铬供应份额中国和俄罗斯均为20%,2002年俄罗斯抢占了中国的份额,导致中国金属铬产量下降。 第五,铬矿进口渠道、价格对中国铬盐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 中国年需铬矿已超过120万吨,国内产量约10万吨。由于印度铬矿属于变质程度高的铬矿,易于加工,碱性氧化焙烧时转化率高,加上印度矿的精矿品位高(达52%)、价格低廉(印度MMTC公司2002年第四季度的铬矿离岸价48~57美元/吨),逐渐成为中国主要进口矿种,从1993年占进口总量的36.8%增加到2002年的 77.2%。 这种过分依赖一个国家的进口方式必然会受人牵制。特别是近年中国不锈钢工业大发展,对铬矿需求快速增长,印度趁机突然大幅度提高其铬矿价格,导致多数铬盐厂铬矿到厂价翻番,生产成本增大一成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