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苯酚/丙酮总年产能力将由42.5万吨增加到76万吨,增加33.5万吨。原有“三大一小”格局也将变成“一大两中一小”格局,东北地区将占我国苯酚/丙酮产业半壁江山。 日前,吉化公司完成苯酚/丙酮装置扩建,年产能力由8万吨增加到12万吨;此前不久,蓝星新材料哈尔滨分公司确定了年产20万吨苯酚/丙酮扩产方案,年产能力将增长15.5万吨,计划明年实施;我国另外2家苯酚/丙酮企业也正在实施扩建方案:燕化年产能力将由18万吨增加到24万吨,高化明后年将搬迁重建使年产能力由12万吨增加到20万吨。 由于地域关系,东北地区苯酚/丙酮产业发展的市场压力较大。当前,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这为东北苯酚/丙酮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尽快成为强势行业,专家建议,东北苯酚/丙酮企业应立足高层次,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加以运筹。 首先,要跳出自身,发展自身。吉化和蓝星哈尔滨分公司完成装置扩建后,东北苯酚/丙酮年产能力将大大增加,其销售方向是首要问题。由于地处东北,产品入关必须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因此其关内吨价要比同类厂家低300~500元,甚至低800元。同时华北有燕化、华东有高化,另外据悉西北的兰州、华东的南通、华南的泉州都将筹建年产20万吨苯酚/丙酮项目,因此东北苯酚/丙酮出关不仅成本压力重,而且竞争压力也重。为此,应努力设法促使当地发展关联产业,增强消化能力,并以本土化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其次,要逐步完善自身产业链。吉化公司起步早、基础好,下游产业发展已有规划。难度较大的是蓝星哈尔滨分公司。鉴于增量大,同时又是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现状,条件适合时应建设双酚A、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下游产品生产装置,形成自我消化能力,多渠道分散苯酚/丙酮的市场风险。 第三,要坚持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北苯酚/丙酮的主要消耗地目前还只能在关内。运输成本高,决定生产企业只能苦练内功,在降本节支上走在他人前面,才能弥补部分价格损失。当然,今后市场结构得到调整,当地消化能力增强之后,这一条路仍是应当坚持的。 |